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城乡供需 > 农村供求 > 乡村旅游住宿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为传承杨公地理文化做贡献

    杨公坝地理文化     2019-03-22 11:06:49     浏览:128    回复:1    点赞:4
    发帖人:杨公坝地理文化
    级 别
    贡献值
   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

    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,宣传和传承历史文化,深远弘扬杨公文化,响应国家《关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》的号召,推动国学文化传承与发展工程,更好的让杨公堪舆文化传承与发展并发扬光大。

    杨公坝(现名杨公村),位于江西省于都梅江河畔,与唐朝国师、风水地理宗师杨筠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。为以示永久纪念怀念一代风水祖师杨救贫而改名杨公坝,并沿用至今。古代称芒筒坝(芒筒即芦苇,因坝上种满芦苇),是管氏家族世居之地,风景秀丽,山清水秀,杨公当时水路(梅江河)往返来回多年,留恋不舍,在此为管氏建造宗祠,板凳定向,又在此地为自己寻得牛眠宝地(犀牛下海形)。

    早在后唐,一代国师杨筠松在此创立了杨公地理(风水)文化,并为管氏宗祠择址奠基(板凳定向的管氏宗祠)。因祠堂位于梅江河边,屡遭水患,又是土木结构,曾先后冲倒数几次,修复过几次,最后一次冲毁仅存基址。后用石料在原址原方位重建,这就是我们现在见到的祠堂(杨公坝管氏宗祠)。祠堂中厅墙上还可看到一首诗曰:板凳定向显灵通,人丁兴旺在族中,管氏宗祠今犹在,芒筒坝人称“杨公”。

    据《江西通志》、《赣州府志》、《宁都直隶州志》、《雩都县志》、杨公坝新、老《管氏宗谱》均明确记载:杨筠松,名益,字叔茂,号救贫,唐僖宗朝官至金紫光禄大夫,掌灵台地理事,黄巢破京城,……以地理木行于世。率于虔,葬雩中药口(药口坊,古代地名为:祟贤里药口坊芒筒坝,也有记载药口坝…)

    因年老患疾,于公元906年卒殁葬于芒筒坝(杨公坝),其徒曾文遄、刘江东于坝上择地葬之。


    明万厉初,赣州知府叶梦熊和雩都知县陈仰民亲到杨公坝瞻仰杨公墓,在杨公墓对过的山嘴上(老鼠搬仓)立了一块红石日照碑,以此纪念。另外,清嘉庆十八年,段道轩、吴肇龙二位风水师前来祭典祖师杨救贫,并以“杨公弟子”名义亦在同一地点为杨公立了一块“神主”碎,祈求祖师护佑操业遂心应手,立碑纪念,古碑犹存|

    于都出土的杨公碑(现收藏县博物馆)

    对于杨筠松的文字史料,除以上资料,再也找不到有关杨筠松的只字片语,从这些史料中,足以证明杨公的人生轨迹,岀生窦州,发迹长安,迁徙虔州,传承地理,墓葬雩都芒筒坝(杨公坝)。

    近代县政府在原立碑处又建了一座水泥杨救贫纪念碑,介绍了杨救贫传奇的一生。


    时过境迁,梅江河水水域改道,河床升高加宽,杨公墓早已沉入河底,如今已经找不到具体位置,给后人留下诸多谜团。当年杨公口授的“头顶八字水,脚踏寒信幛,谁人葬得中,代代出丞相”h歇(谶)语,吸引着无数海内外风水师络绎不绝前来探秘。现存的地理堪舆建筑遗址“管氏宗祠”就是一代地理宗师杨救贫“板凳定向”遗留世间的风水佳作,对保护地理堪舆文化遗产、弘扬地理堪舆文化、加强海内外交流、加快地理堪舆文化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
    卒葬地的人们一直对杨救贫表示怀念之情,为缅怀杨救贫怜贫恤苦,乐善好施的美德,除把芒筒坝地名改杨公坝外,还为他建祠,年节祭祀,至今己一千一百一拾伍年。并每年三月初八举行祭拜杨公诞辰纪念典礼……

    2019年4月12日(农历三月初八)即将到来,当地村民信民杨公弟子等将如期举行千年传统习俗,诚邀各方社会人士莅临!

    爱护和宣扬杨公坝地理历史文化,感谢随喜转发!

    在党中央提出“乡村振兴战略”的历史大背景下,全面认识乡村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价值,充实“乡村振兴战略”的文化内涵,共促文化事业繁荣……

    打赏捐赠
    4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村民评论
    faq1231232019-03-22

    这种算是是原创

    回复
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